不銹鋼焊管成型過程中的管端不圓度和管徑偏差控制一直是不銹鋼焊管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美國石油學會(API)標準規定的管端不圓度允差為管徑的±1%,對于大口徑管來說,這個標準過松,如φ529mm的不銹鋼焊管,管端不圓度允差為±5.29mm,這樣的管在管端倒棱時,管端橫截面長軸處的棱邊部分會自然消失,在野外配管焊接施工時,很難將兩管對焊在一起,即使能對焊在一起,也會產生很大的殘余應力,從而使焊縫處機械強度和抗腐蝕性能明顯下降,造成了管道在使用過程中的不安全性,因而管端矯正成為必要。
國外有關管端矯正的方法一般都局限于無縫管和直縫管的真圓度矯正,關于不銹鋼焊管僅有管全長擴管矯正方法,這些方法均難以解決管端矯正過程中的彈復及管徑偏差問題,蒲原秀明法(JP5522462,JP5858945,US4262517)很好地解決了直縫管矯正時彈復和管徑偏差控制,但對強度不明的材質,需要增加一套管材機械性能檢測以及擴管后周長控制的微機控制系統,操作過程復雜,矯正效率低,故未推廣應用。
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新的不銹鋼焊管管端的矯正方法及矯正設備,利用該方法及設備,可以用于各種材質的鋼管管端的真園度矯正,并且操作過程簡單,矯正后精度高,矯正效率高宜于推廣應用。
詳細內容如下:
矯正方法:
對于不銹鋼焊管進行擴口→縮口→擴口的矯正工序,或采用縮口→擴口→縮口的矯正工序,擴口量與縮口量應相當,一般為管徑的1-5%,其中縮口工序可采用多輥外旋縮口或用帶有直壁部分的錐形或圓弧形凹模進行軸向縮口。擴口工序則可通過下列方式進行:
(1)剛性分塊模內脹
(2)多輥內旋
(3)彈性體內脹
(4)爆炸或電磁成形
擴口、縮口均能提高管端真圓度,兩種工序對管端進行矯正的結果使管端真圓度達到很高的水平,還由于縮口能對焊縫翹曲變形有矯正作用,縮口后的管端管徑尺寸精確一致,因而形成一種管端真圓度、管端管徑偏差、焊管焊縫翹曲變形的綜合矯正方法。